新闻资讯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我国逻辑与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发展

时间:2016-09-12 11:46    点击量:

程序控制技术是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通用控制技术,到目前其发展和应用仍方兴未艾。

在20世纪20到30年代,继电器、接触器开始被广泛用于开关量的程序控制系统中。这种控制系统结构简单,费用较省。但对于规模较大,控制逻辑较为复杂的场合,这种系统就明显暴露出其局限性。加之触点接触可靠性极差,以及由固定接线所导致的通用性、灵活性很差,维修极不方便等问题,使其在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中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20世纪50年代中出现的半导体无触点逻辑元件,代替继电器用于程序控制器,较好地解决了可靠性问题。但由于仍是固定接线方式,所以通用性、灵活性差的问题,仍未得以大幅度改善。60年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出现,给程序控制技术解决通用性灵活性的问题带来了曙光。但电子计算机强大的功能、复杂的结构和昂贵的价格对程序控制器来说显得过于臃肿且不实惠,而其所必需的强电功率输出等部分又显得异常苍白和单薄。由于这样,在继电接触控制系统与计算机之间寻求一种综合二者优势的技术的需求,就显得非常迫切。在这种形势下,程序控制器就应运而生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深入,一大批PLC商品源源不断地涌人我国技术市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美国AB(Allen Bradley)、通用电气(GE)、莫迪康(MODICON)、德州仪器(TI)、西屋(Westing House)、霍尼威尔(Honeywe11)公司,日本的OMRON、三菱、东芝、富士等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公司,法国的TE等公司。

我国自1973年开始研制逻辑式和步进式顺序控制器。1974年开始研制可编程序控制器。1980年研制成功一位微处理器及其配套器件,并同时开始研制以一位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可编顺序控制器。近年来,我国在可编程控制器的国产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由于半导体器件生产工艺尚不够先进这个瓶颈以及表面安装技术尚不完善等条件的制约,可编程控制器的自力更生之路,还显得步履维艰。为我们自己的程序控制器打出一个新天地,自然成为我辈祖国儿女责无旁贷的职责。


【返回列表页】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杭桂路1112号906室 中波大厦  
2016-2020 6LI.COM 乐利中国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沪ICP备12040820
乐利中国